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曾榮光–香港特區國民教育的議論批判

2011年5月,課程發展議會公布了《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諮詢稿》,進行三個月公眾諮詢。本文是筆者對有關諮詢稿的回應,包括:

(1)環繞諮詢稿的眾多言論,筆者發現當中有不少謬論以至歪理,身為負責任的教育工作者,實須加以批判,以正視聽,使香港特區的國民教育政策議論,不致被政客的媚詞及黨派的腔調所騎刼,並回到教育與教學的實質探討上。

(2)諮詢稿所建議的課程內容,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就是把香港特區國民所身處的幾個重要制度脈絡─ 國家、民族與「民族國家」─ 胡亂配置與混淆,致使所建議的國民教育課程內容完全不符合中國歷史現實、當今國情及香港本土文化社會實況。

(3)諮詢稿所建議課程內容的另一錯誤,就是把香港特區國民歸屬於錯誤的身分認同概念視域之下,致使香港學童所認同的一種國民身分,不單與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無從整合,更可能對香港國際都會的「多元文化格局」造成矛盾與衝突。

(4)除了課程內容上的錯誤,建議的國民教育教學取向亦犯上嚴重錯誤。首先,諮詢稿所強調的國民教育教學取向是一種停留在 Lawrence Kohlberg 所謂的「成規」(conventional)層次,即只着重合模於「正面的價值觀」、「優秀的國民素質」樣版,而未能提升至「後成規」(post-conventional)層次。其次,諮詢稿更把國民教育教學取向界定為一種「激情為本」的模式,即着重引發學生的激情及情緒。試想,若香港特區未來的公民是本着由「激情」引發並墨守「成規」的態度,來處理在全球一體化下種種日形複雜的族裔、民族及國際政治問題,則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的政治生態將會出現怎樣的變化?

(5)最後,本文據此提出一系列改進上述錯誤的建議。

關鍵詞:國民教育;民族國家;國民身分認同

原文:教育學報,2011年,第39卷第1–2期,頁1–24 ©香港中文大學,2012
http://hkier.fed.cuhk.edu.hk/journal/wp-content/uploads/2012/03/ej_v39n1-2_1-2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