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梁啟智﹕抽起當代國情是否足夠?


【明報專訊】在數以萬計市民連日包圍政府總部的壓力下,教育局宣布重新檢討課程指引,並抽起指引中「當代國情」的部分。既然最有爭議的內容彷彿已不存在,國民教育之爭是否應該告一段落?認識國情從來都需要綜合分析而不能割裂施教,所謂的「抽起爭議部分」只是另一種的「語言偽述」,國民教育的實質問題仍未解決。

在討論課程指引之前,筆者必須指出梁振英所謂的「撤科有違香港自由社會特質」是完全扭曲事實。如果市民自發設立「國民教育興趣班」,要教什麼內容當然有其自由,然而中小學學位既受政府承認、經費由公帑支持,政府就有責任監督。再者,香港的中小學向來都會在沒有課程指引之下試驗各式教學活動,撤回課程指引不代表學校就不能夠用其他方式帶領學生認識中國。梁振英的說法要不是對香港的教育制度無知,就是活脫脫的戾橫折曲。

回說教育局表示會抽起的當代國情部分,其實屬於國民教育科國家範疇的4個學習主題,即自然國情、當代國情、人文國情和歷史國情。當代國情主要談及中國現時的政治體制和國策,因為最受爭議而被抽起。不過課程指引在第17頁列明4個主題「都是互為關連、並無先後次序或重要程度之分」,為何今天的教育局卻可以只抽起其中一個而不是全面撤回?是指引寫錯了?還是教育局對課程本身欠缺掌握?細心一想,不難明白指引中所說的「互為關連」更有道理。

「語言偽述」

以自然國情為例,指引提議帶領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能源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然而學術研究顯示近年來中國最重要的能源政策,例如關閉小煤礦和扶持國企煤礦,還有西電東輸和西氣東輸,後面全部都有政治任務,中央政府的考量絕對不止於環境保護,而改革的困難同樣處於體制之中。

說到人文國情,指引提議帶領學生「了解民間信仰反映的社會文化意義」,就算我們不談法輪功和政權打壓之間的關係,西藏和新疆的宗教和文化問題豈能和政治體制無關?在欠缺民主體制和言論自由的社會當中,當地人面對外來移民的大舉湧入,可以如何反映意見和參與制定移民政策?文化融和又能從何談起?

來到歷史國情,指引又提議帶領學生「探討歷史名城的發展過程」,可惜事實卻是共產黨執政以來中國的各個歷史名城都經歷了許多災難。以北京為例,原有的城牆就是在建國後以配合城市發展為由拆掉。梁思成保育古北京城的方案被共產黨否決,毛澤東對此更說:「北京拆牌樓,城門打洞,也哭鼻子。這是政治問題。」

大多數研究中國的學者都會同意討論中國國情總離不開政治體制,既然教育局也同意現行指引對政治體制的處理明顯不足,則教育局當然不能掩耳盜鈴以為抽起了當代國情就能免除爭議。我們需要的是把所有內容一併重檢,而原有指引的任何部分在新的課程推出前也不應再獲教育局支持。

最後,我們得注意指引之爭只是整場爭議的其中一部分。指引寫得再好,沒有好教師配合也沒用;指引寫得差,沒有好教師把關則更會誤人子弟。可惜自九七以來,政府在人權教育的師訓支援愈來愈少。當教師也未能站在掌握基本人權的觀念,則我們要擔心的未必是國民教育是否成科,而是教師面對一些更潛在的意識形態灌輸時能否和學生一起分辨。長路漫漫,政府的虛招不足以解決問題,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工作尚有許多。

原文: 明報
http://hk.news.yahoo.com/%E6%A2%81%E5%95%9F%E6%99%BA-%E6%8A%BD%E8%B5%B7%E7%95%B6%E4%BB%A3%E5%9C%8B%E6%83%85%E6%98%AF%E5%90%A6%E8%B6%B3%E5%A4%A0-21145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