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國教指引禍首 不撤難以解憂


撰文:李玉蓮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成員
欄名:國教紛爭

政府宣布由學校自決國民教育是否獨立成科,撤銷3年後必須推行的「死綫」,抽起課程指引內的「當代國情」部分。有人質疑,怎不乘勝追擊?亦有人大惑不解,不是贏了嗎?怎不休戰?

不是為贏盡 但不輕言休戰

我們堅持要撤回課程指引,不是為了贏盡,更不是為了為難政府;而是,這是所有爭論根源。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成立以來,常常被人質疑︰「認識國家有甚麼不對?」當然沒有,我們鼓勵學生認識國家。不過,教育局諸公及課程指引在在明言,國教科的設立,根本不是為了要認識國家。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在《大公報》主辦的「中國歷史與國民教育」座談會上說︰「德育和國民教育為甚麼一定要設獨立科?我們在諮詢後思考了許多。因為別的科目是內容的教學……。就如同地理課教河山,卻不會告訴學生,為河山感到驕傲。所以從內容到價值觀,課程需要幫助學生從內容走到價值觀。這是價值觀的教學,不是內容的教學。」【註1】

簡而言之,政府倡設國民教育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認識國家,課程指引中有關國家部分的教學內容,無論是山川地貌、傳統習俗、中華文化,以及已經被抽起的當代國情部分,教授的目的只是為了提升國家歸屬感,以及建立國民身份認同。教育局將國民教育與德育合成一個科目,目的亦是將愛國等同仁、義、禮、智、信,將之變成一個人必要的品德情操。

非為認識中國 僅為培養愛國

不過,愛國是否一個人的必要情操呢?作家韓麗珠在《中國時報》的文章說「對於自己的國籍,我們一定要愛嗎?如果不愛,就是不道德的嗎?」【註2】,持這種看法的香港人不在少數,加上中國黨國不分的特殊國情,香港人對何謂愛國、是否必須愛國等問題有不同態度,是不爭的政治現實。若說再進一步,利用教育系統去培養愛國心、增加國民身份認同,社會更加未有共識。愛國與愛黨、國民身份認同與黨國認同,根本糾纒不清,亦爭論不休。但香港政府卻將之變成天經地義,規定全港所有學生,由小一至中六,長達12年,獨立成科培養愛國情操,無視問題本身甚具爭議,以及香港是多元化、多族裔的社會種種問題。

正因如此,吳克儉說,課程指引中只有3%有爭議,是完全錯誤理解問題所在,或刻意歪曲理解。亦因如此,教育局於9月10日宣布抽起指引中的「當代國情」部分,完全無補於事。

因為,我們不能接受的,是整個國民教育課程指引的根基——用情感引導方法,培育由管治者定義的愛國情懷。

政府的另一項讓步,是所謂「教育歸教育」,由學校自己決定是否開展國教科。無疑將壓力卸向學校,家長、學生別無他法,惟有回頭去看自己或子女所屬學校如何處理。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今後的另一工作重點,就是支援家長,向學校表達意見。我們都是家長,深切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與此同時,關心子女、關注學校教學內容,亦是家長應盡之責。期望學校開誠布公,吸納持份者的意見,相信這亦是教育工作者專業判斷的重要考量吧。

業界質疑課程 反對獨立成科

若說教育歸教育,要相信教育界專業判斷的話,其實國教課程指引的關鍵內容——獨立成科,無論諮詢前後一直備受教育界質疑。曾經明確表示反對獨立成科的教育界有天主教教區、香港中學校長會、補助學校議會、政府學校教師協會及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等。另外,教育評議會上月進行的調查亦發現,7成中、小學校長、老師反對國民教育獨立成科。個別反對人士更多不勝數,以下幾位或值得注意︰

‧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主席胡紅玉9月8日接受無綫電視《講清講楚》訪問時說︰「個人認為國民教育無必要獨立成科。」

‧出身教育界的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8月30日接受《成報》訪問時說︰「支持國民教育,但反對獨立成科。」

‧中央政策組前首席顧問劉兆佳8月1日接受《明報》訪問時說︰「國民教育在各國以不同方式及程度出現,但像香港般以課程推動,則屬世界少見。」

無論政府最終是否願意撤回課程指引,無論國民教育是否獨立成科,今天,我們相信整個社會,包括老師和學校,都被喚醒了,不會再讓有洗腦成分的指引、科目或教材蒙混過關。我們不單會注意國民教育科,亦會檢視散見其他科目的教材、課外活動和遊學團。那種要求初小孩子在課堂上大聲說出「我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高興」的傻瓜工作紙,不可能再存在了吧。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要求︰

政府撤回整份課程指引,在未有社會共識前,不應重推課程。學校也不應在種種疑問未解決前,倉卒根據課程指引開設國民教育科。

﹏﹏﹏﹏﹏﹏﹏﹏﹏﹏﹏﹏﹏

【註1】大公報「中國歷史與國民教育」座談會系列之七 20/9/2012

【註2】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9/2012

原文: 經濟日報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202565a0-c49b-4d92-8c2b-b7eba78ea72f-60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