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從黑奴歷史看國民身份認同

上文提及,非洲的黑奴歷史雖然已年代久遠,但仍然對現今非洲各國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可能有人會質疑,在政治世界裏一個星期都嫌長,數百年前發生的事更沒有可能對現在有任何影響。這個質疑並不是沒有理據,但哈佛大學的Nunn 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從很多不同的角度證明數百年前的黑奴歷史對現在非洲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均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他在一篇研究指出,在世界很多地方,地勢平坦和靠近海岸或河流都是一些利好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最早的文明古國都是先在當地主要河流附近地域開始發展的。

有趣的是,這個定律在非洲大部分地區都不成立,很多非洲近海和地勢平坦的地方,其經濟反而落後於其他地方。

Nunn 的解釋是,在非洲被黑奴商販開發之前,沿海地勢平坦的地區是人口密度比較高的繁華之地,但亦因為這樣,那些地方亦是搜捕黑奴的集中地,導致現今的經濟發展滯後於其他地方。

對政府欠信任礙施政

至於為何數百年前的歷史事件有這麼深遠的影響?他在另一篇研究便指出,黑奴部分的來源是部族間戰爭的戰俘,但有一部分是來自同族人的偷呃拐騙,後者令很多非洲的部族內經常人心惶惶,甚至族人間互相猜疑。

Nunn 認為,這種猜疑的文化像很多其他的文化一樣,以父傳子、子傳孫的方式世代相傳。結果他利用一個涵蓋接近20 個非洲國家的問卷調查發現,住在那些曾被大量搜捕黑奴地區和部落裏的人,他們對很多人(包括同族人和異族人)和事(包括政府和司法制度)的信任程度,都比其他地方的人為低。

相信有留意特區政府新聞的各位讀者都會同意,無論是對人、對政府,還是對司法制度的信任,都會對一個政府的施政及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受黑奴歷史影響的文化當然不止一樣。筆者從一位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院同學的一份研究便發現,因為美國當時的農業需要大量勞力,因此從非洲輸入大量男性勞工,直接令非洲(尤其是最接近美洲的西非)男女比例失衡,長期女多男少,令當地一夫多妻制十分盛行,這種文化亦世代相傳至今。

以上所見,縱然久遠,但歷史仍然可以在多方面影響現今社會的發展。這對我們香港人有什麼啟示?

中港文化差異引發

最直接的是,多讀歷史,尤其是中國歷史,絕對有助我們理解現在的社會。從這個角度看,一個沒有洗腦成分的國民教育是有其價值的。最少,我們可以嘗試從歷史的角度理解為何很多香港人都不以身為中國人自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英談判引發香港人的移民潮,到回歸後自由行令中港關係日益緊張,香港人都似乎十分抗拒中國人的身份,最近香港大學所作的一份民意調查更顯示,港人的中國人身份認同感,已跌到近12年的新低。

從網上的言論來看,很多香港人對國人身份的最大抗拒是基於文化上的差異,尤其是誠信和對人的尊重。在很多香港人眼中,內地很多東西都可以是假的,假酒、毒奶粉或坑渠油等,你能想像得到,甚至是想像不到的都可以是假的。買了一個假的Louis Vuitton 最多有一種受騙的感覺,但小朋友吃了毒奶粉卻可能影響終生健康。

這些文化上的差異,有部分是由於法制的不健全,但又有沒有一部分是起源於中國近代的鬥爭歷史如文化大革命?

References ︰ Dalton, J., and T.

Leung. (2012) ︰ 「Why is Polygyny More Prevalent in Western Africa? An African Slave Trade Perspectives,」working paper.

Nunn, N., and P. Giuliano. (2012)︰ 「Ruggedness︰ The Blessing of Bad Geography in Africa,」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94(1), pp.20-36.

Nunn, N., and L. Wantchekon.

(2011)︰「The Slave Trade and the Origins of Mistrust in Afric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1(7), pp.3221-3252.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梁天卓

原文: 信報
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570&cat_id=7&title_id=560695